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人文涵养心性,教育助力前行》。
2016年秋,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46名学生组成新的家庭——付村中学博才班。从那时起,我们携手同心,开启三年的成长之旅……
一、内修其德——关注心性的精神文化
初中阶段的学生,正处于心理人格养成的关键期。一个班级要想发展,必须要有精神的引领。因此,班级精神的确立便显得十分重要。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,我将班级精神确定在“人文”二字上。人者:以人文本之人;文者:文以载道之文。教育是关于人的学问,作为班主任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,我们的目标是帮助“人”的成长。子曰:“仁者人也,亲亲为大。”,以人为本让班级凝聚有力量;子曰:言而无文,行而不远,文以载道让班级精神有依托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,我将班名确定为“博才”。博:博学善思之博;才:才德兼修之才。博学善思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,才德兼修注重个人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均衡发展。
博学善思、才德兼修成为了我们班的班训,勤奋用心、自律成才成为了我们班的班风。然而,中学阶段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?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?对于这一问题,中外两位研究者都关注到同一个问题:美国心理学家德维克的书中认为成功来源于成长。中国作家凌志军也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——成长!是的,这才是中学教育的内涵。为此,我制定了四个字的班级口号:“日新其德”。语出易经:大畜卦,刚健笃实辉光,日新其德。刚上而尚贤。又暗合《大学》: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之精神。激励成长奋进。
班徽:主体为盾形,象征了班级团结友爱的精神。图案中央的皇冠,象征了勇夺第一的追求。一对翅膀象征心怀梦想。
班旗:以班徽为主图案,添加文化班名:博才班三字,这一设计是班级精神对外展示的窗口。
班歌:《蜗牛》不空喊团结友爱的口号,小小的感动汇集巨大的能量,一点一滴的拼搏凝聚班级精神的内涵。
班花:兰花,秀外慧中,高洁自爱。
班级吉祥物:蜗牛,小小的心藏着大大的梦想。
班级名片由班名、班徽、班级合影、班风班训、班级口号,班主任寄语组成,班级精神凝聚于此。
二、外润其身——陶冶心性的环境文化
教室虽小天地宽,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。小小的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,整洁的环境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。
教室环境的布置重点在于:干净整齐。课桌上除了学习用具不放杂物,卫生用具要整齐划一,书香园地留存文化的种子。
教室的侧墙映入眼帘的是“日新其德”四字条幅,提醒学生每日奋进自新的精神。前方粘贴的是“青春就是不懈努力勇敢追求”十六字标语,取自于学生“静悟卡”中的一句话。正如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:“让每一个普通的孩子载入史册,这就是‘以人为本’”。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,学生点点滴滴的思想火花能够点亮整个班级精神。因此,班级后墙专门设置了一块小黑板,将舞台留给孩子们。期中考试“不要让自己输给时间”的提醒;取自学生点滴积累的励志语句,完全来源于学生,也完全归属于学生。看到自己也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,孩子们能不热爱自己的班级吗?
绚丽多彩的板报是我们班级文化的一个亮点,孩子们都动员起来,有的画画,有的写字,有的找稿,群策群力画出美丽诗篇。看到如此美丽的板报,孩子们能不为自己的班级感到自豪吗?
三、致范其行——事理人心的制度文化
康德曾经说过:“所谓自由,不是随心所欲,而是自我主宰”。一个以人为本的班级并非任由学生自由发展,适当的制度文化是学生有序发展的强大保障。在我的班级中,自主、自律是制度文化的核心内涵。小组评比引入竞争机制,目的在于促成学生的自律养成。
苏格拉底曾经说过:“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”。每周的静悟卡帮助孩子们养成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精神品质
四、明德见性——德才兼备的组织文化
我们班的班名有一个才字,而“才”字却有着复杂的属性,北宋史家司马光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:“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。自古昔以来,国之乱臣,家之败子,才有余而德不足,以至于颠覆者,多矣!”可见有才无德,小到家庭学校,大到国家社会,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。因此,在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中,我注重高尚德行与个人能力的完美结合。
1、班干部队伍建设——德才兼备
班级组织文化的建设,德才兼备的班委是重中之重。经历自主申报、上台演说、班级投票、教师评议等一系列议程,德行有亏、能力不足者必将淘汰,班级形成了深孚众望、又才干出众的班委团体。
2、小组建设——讲信修睦。
四人一组,组内异质(abcd),组间同质,小组内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,人人有事做、事事有人做。组内形成笃信好学、互帮互助的风气,也利于组际讲信修睦、良性竞争。
3、社团组建——汇聚能量
丰富的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,话剧社、拓展社、合唱团、博览社,社团组建兴趣发展。
五、多彩育人——仰观俯察的活动文化
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!活动是班级文化开展的载体,活动之中见品格,活动之中生情义,活动之中长见识。
(一)社会实践强意志
集中社会实践,风吹日晒,腰酸背疼,坚强意志悄然扎根。
(二)足球比赛练心理
高手如林的足球比赛中,如何发光发亮,秘诀只有一个,拼搏的精神!不放弃任何一个球,不浪费每一分钟,比赛结束了心态更稳定了、精神更加向上了。
(三)欢送会上心连心
班级的凝聚力在一个情字,我的班级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是外地生,是去是留关系前途。简简单单的欢送会,真情流露。也许你是悄悄地来,但我们不让你悄悄地走。不论你走到哪里,都是一班人,不忘一班情。去者既已去,留着长珍惜。
(四)读书交流长见识
先哲朱熹有诗写道: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读书是正本清源的好事,读书是开拓眼界的坦途,读书是思维形成的关键。我班的读书活动丰富多彩,是我班级文化的一大亮点。
1、读书系列活动之——演讲比赛
大家齐上台,宣传读书好风采。
2、读书系列活动之——好书推荐
交流自己读书心得,写作讲稿推敲字句,上台演讲锻炼能力,引发同学读书兴趣,增长见闻广博知识。
3、读书系列活动之——读书小报
小报名曰:文轩。由学生投票选出,读书交流活动内容会随着时间而被遗忘。内容取材于读书交流活动的小报,将每一次读书成果留存下来,张贴在班级内,让读书效果更加长效。
六、斯文在兹——书香润心的课程文化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谁不善于阅读,谁就不善于思维”。中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力快速发展的时期。苏霍姆林斯基问道:“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、理解力强、勤学好问,而到了少年时期,却变得智力下降,厌恶学习,头脑不灵了呢?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!”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,“大脑两个半球的皮层里,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,他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、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。如果阅读区域里有了死角,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。这一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!”
读书是多么的重要啊!为了培育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,我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。
第一年:读一本书!
第二年:学会读书!
第三年:读一本好书!
七、网格纵横——家校一致的网络文化
中学生思想求新求异,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。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,网络是他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,也是班级舆论形成的重要场合。构建班级凝聚力,占据网络舆论主导权,是班级建设的当务之急。
1.建立家长微信群,为与家长交流搭建平台。在这里,家长们可以交流育子心得,沟通家校情况,同时,我经常以微信记录学生日常,与家长分享孩子们的点滴成长。
2.班级网站,是班级对外交流的一扇窗,我们坚持每周一更新,记录时光,见证成长。
八、移泰山于无形——浸润成长的文化成果
“易得非为贵”,教育是如此的高尚,又是如此的艰难。改变一个人的心性,其难度如同孟子讲“挟太山以超北海”,几乎是不可为。然而愚公移山的精神却真有移山平海之力。教育是慢功夫,没有“日新其德”的精神,没有浸润成长的付出,点滴进步都是不可能的。回首两年来的点点滴滴,我们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年级最后一名,一点一点的进步到了平行班第一名。班级活动中,孩子们从自由散漫转变为以强大的凝聚力维护班级的荣誉。师生关系由一开始的紧张对立,转变为融洽和睦……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。
李镇西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教师的光荣就印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”,教师的荣誉、班级的荣誉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,不是摆在台上的奖杯,而是树在孩子们心中的口碑。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封信。
在本学期举行的一次欢送会上,已经离开我们班一年的李双月同学不远万里,从安徽老家写来了一封信。“我为什么要写信给你,不是因为我闲的是因为我觉得我曾经也是班里的一员,我也想为你们做些什么”“我们虽然已经离开了,但我们的心一直都在”“我只想告诉你们,一班要齐心,风雨同舟,好好听古老师的话”“一班是我觉得有人情味的班!”
一班是我觉得有人情味的班!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班级文化建设成果的最高赞誉!
|